- · 《世界复合医学》刊物宗[05/29]
- · 《世界复合医学》征稿要[05/29]
- · 《世界复合医学》投稿方[05/29]
- · 《世界复合医学》收稿方[05/29]
- · 《世界复合医学》栏目设[05/29]
肺癌不可怕,介入医学有妙招(3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3.支气管动脉化学栓塞术(BACE):指经皮将导管超选择插管至肺癌的供血动脉内,予以灌注化疗药物,然后进行栓塞,或者使用药物洗脱微球、碘化油乳剂对肺
3.支气管动脉化学栓塞术(BACE):指经皮将导管超选择插管至肺癌的供血动脉内,予以灌注化疗药物,然后进行栓塞,或者使用药物洗脱微球、碘化油乳剂对肺癌供血动脉分支进行栓塞。这样不仅可阻断肿瘤血液供应使肿瘤缺血坏死,而且还可使肿瘤组织内药物较长时间保持高浓度,而高浓度抗癌药物不但能阻止癌细胞合成,还能产生细胞毒性作用,进一步破坏癌细胞。大量临床试验也证实支气管灌注化疗栓塞效率(完全缓解率+部分缓解率)明显高于单纯支气管灌注化疗,并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1年生存率。
虽然碘化油为液态栓塞剂,对肿瘤血管具有亲嗜性,但体动脉和肺动脉存在潜在交通支,且肿瘤组织可破坏肺血管,导致体动脉和肺动脉交通,故碘化油可造成异位栓塞,且碘化油属末梢性永久栓塞剂,可栓塞20~50 μm的血管,有引起支气管壁坏死的可能,故目前在肺部肿瘤的治疗中较少使用碘化油。
关于BACE治疗肺癌的疗效比较,小细胞肺癌疗效最好,鳞癌次之,腺癌较差;中心型肺癌疗效优于周围型;小肿瘤优于大肿瘤;早期优于晚期;富血供型优于乏血供型;单支气管动脉供血优于多支气管血供型;联合用药优于单药;多次用药优于单次用药。
4.上腔静脉开通:若瘤体压迫或侵犯上腔静脉、锁骨下静脉、头臂静脉,导致血液回流受阻,而引起一系列症状、体征,如发绀、上肢、头部和颈部水肿、呼吸困难、咽喉痛、咳嗽、声音嘶哑及吞咽困难,更严重者可导致脑水肿、头痛、意识模糊甚至昏迷、猝死,称为上腔静脉综合征,此阶段大多数患者均已失去手术治疗机会,而药物治疗效果欠佳,放疗不能迅速解决阻塞症状,且有可能在短期内出现水肿,加重阻塞,故此时最佳治疗方案为上腔静脉开通术,包括支架置植入术和球囊扩张术,两者可根据病情单独施行,亦可联合使用。
介入治疗的优点
一.对于需内科治疗类疾病,介入治疗相对与内科治疗优点在于: 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,不仅可大大提高病变部位药物浓度,还可大大减少药物用量,减少药物副作用。
二.对于需外科治疗类疾病,介入治疗相对与外科治疗优点在于:
1.它无需开刀暴露病灶,一般只需几毫米的皮肤切口,就可完成治疗,表皮损伤小、外表美观。
2.大部分病人只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,从而降低了麻醉的危险性。
3.损伤小、恢复快、效果满意,对身体正常气管的影响小。
4.对于目前治疗难度大的恶性肿瘤,介入治疗能够尽量把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,而减少对身体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。部分肿瘤在介入治疗后相当与外科切除。
正由于以上诸多优点,许多介入治疗方法成为了一些疾病(如:肝癌、肺癌、腰椎间盘突出症、动脉瘤、血管畸形、子宫肌瘤等)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。
介入治疗在肺癌的治疗上具有微创、不良反应小、疗效确切、可重复性等优势。随着DSA和支气管镜等设备的更新及相关技术的不断改进,介入治疗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涌现,我们相信介入治疗在肺癌治疗中的地位会越来越得到重视和提高。
此法的适应症
1.已经失去外科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肺癌者;
2.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肺癌者;
3.外科手术有难度的肺癌,术前进行介入治疗,以短期缩小肿瘤后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以减少手术难度并提高疗效(相当于外科手术术前的新辅助化疗);
4.肺癌合并咯血者,可行灌注+栓塞术,达到抗肿瘤和止血的双重疗效;
5.不能耐受全身静脉化疗的患者,特别是老年肺癌患者;
6.对于可耐受全身静脉化疗剂量的患者,可行血管内介入化疗+补充剂量静脉化疗,以增加局部治疗效果并保证全身剂量;
7.中央型肺癌、动脉血供丰富和巨大的周围型肺癌疗效更佳。
肺癌的血管内介入疗法有着微创、低副作用和近期强疗效等优点,但并不能替代综合治疗的其他方法,因此无法外科手术的肺癌患者需合理地安排治疗。
END
文章来源:《世界复合医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sjfhyx.cn/zonghexinwen/2022/0301/202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