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“卧薪”20年 兰大这个科研团队打破学科“魔咒

来源:世界复合医学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0-07-13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“卧薪”20年 兰大这个科研团队打破学科“魔咒” 3.3纳米的刚玉颗粒炼成记 李建功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李建功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“我”是谁?“我”属于材料家族的一分子,比塑料硬朗

“卧薪”20年 兰大这个科研团队打破学科“魔咒”

3.3纳米的刚玉颗粒炼成记

李建功指导学生进行实验

李建功指导学生进行实验

“我”是谁?“我”属于材料家族的一分子,比塑料硬朗,比木头光滑,比金属耐腐蚀、抗氧化、耐高温;我就是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最常用到的三大材料之一——陶瓷。

氧化铝陶瓷是我们家族中综合性能最好、价格最低、最常用的一种。阿尔法氧化铝,也叫刚玉,是大块氧化铝热力学上最稳定的一种。

正如人无完人,“我”也有自己的弱点,你们口中的“碰瓷儿”“瓷娃娃”,不都是在说我脆弱易碎、韧性不足吗?

不过你们也许吐槽不了太久了,“我”听说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李建功教授团队用20年时间,已经研制出制备韧性氧化铝陶瓷的原料——刚玉纳米颗粒,该项成果近日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《科学》(Science)发表。

未来,无论是飞机发动机、机车床切削刀具,还是你的一颗牙齿、肿瘤治疗,都可能会用到我的新生代——刚玉纳米颗粒。

如果国际权威都否定了 还敢开始吗

这篇评论源自2019年10月,李建功在Science上看到一篇催化及材料研究领域知名科学家的论文。该论文报道,此团队研制成功比表面积140㎡/g、平均颗粒尺寸13纳米的刚玉纳米颗粒;并宣称至今尚无人制备出比表面积高于100㎡/g的刚玉纳米颗粒。而纳米陶瓷颗粒领域的共识是:比表面积越大、颗粒尺寸越小,催化性能越好,致密化得到的陶瓷性能也越好。

李建功有点纳闷,自己的团队已在2015至2018年先后研制出尺寸小于5纳米、比表面积161㎡/g至253㎡/g的刚玉纳米颗粒。要不要否定一位高比表面积催化材料领域权威“大神”的研究结论?经过3个多月的反复思考,他终于下定决心,抱着对科学负责的态度,用自己团队的成果否定了那位科学家团队的结论。

近日,李建功团队的评论文章在Science发表,报道该团队先后开发的三种高效制备方法,制备的刚玉纳米颗粒比表面积均高于100㎡/g,也高于对方团队报道的140㎡/g。该评论还指出,对方的材料其实是30至200纳米的硬团聚体,而非13纳米的纳米颗粒,并分析了其颗粒粗大但比表面积较高的原因。

这是李建功团队第二次对Science刊登的内容发起挑战,关于刚玉纳米颗粒研究,他的故事还要从23年前讲起。

1997年,刚因科研成果突出评上了教授的李建功无意间看到Science发表的普林斯顿大学Navrotsky团队的一篇论文,上面写道:阿尔法氧化铝(刚玉),当比表面积高于100㎡/g,或颗粒尺寸小于15纳米时,成为热力学非稳定相,这成为了刚玉纳米颗粒制备的瓶颈和“魔咒”,很多人尝试多年都无法突破。当时,他便产生了对刚玉纳米颗粒死磕到底的动力和决心。春去秋来,送走20届学生,李建功带领团队一走就走了7000多个日夜。

这条没人走的路 到底难在哪

要想得到15纳米以下的更小的刚玉纳米颗粒,有人可能会说,直接粉碎就好啊,这有什么难的?

但你不知道的是,当刚玉纳米颗粒尺寸小于15纳米时,每个颗粒因为表面能过高,就变成了一个个活跃的“熊孩子”,在一起“抱团儿”。它们“亲密无间”,怎么拽也拽不开,专业术语称之为烧结或硬团聚。科学家们怎么“拉扯”它们也“扯”不开,得不到分散的颗粒,也就不能用来制造性能优异的氧化铝陶瓷。

这20多年的“死胡同”研究之路,李建功总结为:

“面多了加水,水多了加面。1998年到2003年我们就在瞎试,把前人所有可能的方法都试一遍,发现一转变成阿尔法相就团聚成大颗粒。看来Science说的可能是真的。”李建功说,“2003至2008年,我们才渐渐有了思路,就是通过第二相包覆来降低刚玉表面能,或者提供充足能量让刚玉纳米颗粒在非平衡条件下形成。”

李建功口中的“第二相包覆降低表面能”指的是,让刚玉纳米颗粒形成时被另一相包围着,这样刚玉纳米颗粒的自由表面就变成了与另一相的界面,选择合适的第二相,就可使这个界面能低于刚玉的表面能。

“这就好像疫情期间的居家隔离。”如把表面能很高的15纳米以下的刚玉纳米颗粒比作“熊孩子”,疫情期间把这些爱扎堆的“熊孩子”隔离在家,那么它们不就抱不了团儿了吗?但是用什么来充当隔离相呢?这是第一个问题。

文章来源:《世界复合医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sjfhyx.cn/zonghexinwen/2020/0713/359.html



上一篇:南方科技大学校园云开放日:陈十一校长这样说
下一篇:南方医科大学

世界复合医学投稿 | 世界复合医学编辑部| 世界复合医学版面费 | 世界复合医学论文发表 | 世界复合医学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世界复合医学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